載入中...

115-春季班 68ac0f7ecdc0b-古琴藝術初級

 招生人數:15人
 報名人數:0人
 繳費人數:0人
 上課日期:2026-03-06 (第一週),(共18週)
 上課時間:每星期五 晚上 7點0分~9點0分
 上課地點:藝文特區學習中心 微風音樂一般教室

課前資訊
 這門課適合誰?
無。
古琴適合「無音樂基礎與不懂五線譜」的「任何年齡層」學習,無論是華人或非華人,只要具備基本中文能力,皆可學會閱讀古琴譜(減字譜);秉持古法教學,強調指法規範,提供從零開始的古琴基礎課程,按部就班循序漸進,三個月即可彈奏小曲,六個月可掌握
 需要準備的工具/軟體?
自由
 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?
1.講述法。 2.實際操作。
 評量方式
學員出席率50%,學習成果50%

課程簡介
 課程QR CODE網址
 課程相關照片
         
 課程理念
「琴棋書畫」並稱於世,「琴」為四藝之首,古之「琴」即今之「古琴」。古琴,源自中國,又稱瑤琴、玉琴與七弦琴,音域寬廣,音色深沉,餘音悠遠,最早可追溯於三皇五帝神話時期,至兩宋成為儒家生活世界中的代表器物之一,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歷史。古琴,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,故有「士無故不撤琴瑟」和「左琴右書」之說,位列「琴棋書畫」四藝之首,歷來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,亦為文人吟唱詩歌的伴奏樂器,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。
古琴適合「無音樂基礎與不懂五線譜」的「任何年齡層」學習,無論是華人或非華人,只要具備基本中文能力,皆可學會閱讀古琴譜(減字譜);秉持古法教學,強調指法規範,提供從零開始的古琴基礎課程,按部就班循序漸進,三個月即可彈奏小曲,六個月可掌握初級曲目。
 課程目標
1.知識:學員將學習古琴的歷史淵源、文化內涵、琴曲風格與音樂理論,理解減字譜的閱讀方法,並認識古琴與中國哲學、詩詞、美學的關聯。
2.技能:學員能掌握基本指法,如勾、挑、抹、劈等,並能彈奏簡單的琴曲;具備琴曲詮釋能力,能夠透過彈奏表達音樂意
 參考書目
《神奇秘譜》、《五知齋琴譜》、《琴曲集成》、自編講義。
 數位教材連結
 是否接受旁聽
是(如額滿課程,恕不接受旁(試)聽)

課程相關費用
 學分費
2 學分,2000元
 雜費(電腦、冷氣、場地、設備等費用)
 保證金
 其他費用
報名費:不論新舊生每學期收取200元
學員證費:新生收取100元
團體保險費:春秋季200元,寒暑期100元
 材料及其他相關費用(開學後,各班自行收取管理)
練習琴租借,每月一千,按月支付,免收兩萬押金,學琴以租琴為前提。 講義費用,每人三百。

課程大綱
第一週1古琴介紹與課程說明古琴歷史背景、樂器結構、琴譜(減字譜)、古琴租借與課程說明、散音泛音按音介紹、老師示範與學生實作。
第二週2指法教學散音右手散音指法練習。散音: 即空弦音,奏法是右手撥弦,左手無動作,可聽到較長時間的餘音,有如渾厚的大地之聲。
第三週3指法教學泛音泛音: 用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對「徽位」輕點琴弦,輕觸即起,同時右手撥弦,發出清脆的天籟之音;七條弦與十三個徽交織而成九十一個泛音,再加上暗徽,泛音合計共有多達一百一十九個。
第四週4指法教學按音一左手按音指法練習、技法加強與說明
按音: 又稱案音、實音、走音,奏法是左手將弦「按在琴面上」,右手撥弦出音;繼而左手揉弦以產生「吟音」,或移向其他音位產生「滑音」,好比人在吟唱。
第五週5指法教學按音二左手按音指法練習、技法加強與說明
按音: 又稱案音、實音、走音,奏法是左手將弦「按在琴面上」,右手撥弦出音;繼而左手揉弦以產生「吟音」,或移向其他音位產生「滑音」,好比人在吟唱。
第六週6《黃鶯吟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古琴曲《黃鶯吟》,全名為《開指黃鶯吟》,刊載於南宋末年陳元靚《事林廣記》卷四,是一首短小的琴歌,與薑夔所作之《古怨》一曲,可說是現存曲譜最早的宋代琴歌。所謂「開指」,是大型琴曲前面的小引子,以作為熟悉本調弦路,或簡要介紹全曲之用。「開指」有時為幫助記憶,也填有歌辭。這首歌借黃鶯在花叢中的歌舞,表現春日歡欣之情,別有一種短小可愛的情趣。

教學技法: 大拇指自然彎曲,其他四指自然伸直,只要整個手掌的力量放到大拇指上,能夠按緊琴弦即可,無須過分用力。手型像是一個「蘭花指」,大指、中指對接呈圓狀,食指與無名指高
第七週7《竹枝詞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竹枝詞是漢詩的一種,最初是民歌形式,後來其體裁也被文人借鑑到自己的作品中。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唐劉禹錫所作的詩《竹枝詞》末句:「東邊日出西邊雨,道是無晴卻有晴」。

教學技法: 按弦時整個手指呈弧形,第一關節儘量與琴弦保持垂直,手指要站立起來才會有支撐性,力量才足夠,若無法有效垂直通常是因為指甲太長的關係,要修剪,左手按音不能有指甲干擾。
第八週8《竹枝詞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竹枝詞是漢詩的一種,最初是民歌形式,後來其體裁也被文人借鑑到自己的作品中。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唐劉禹錫所作的詩《竹枝詞》末句:「東邊日出西邊雨,道是無晴卻有晴」。

教學技法: 按弦時整個手指呈弧形,第一關節儘量與琴弦保持垂直,手指要站立起來才會有支撐性,力量才足夠,若無法有效垂直通常是因為指甲太長的關係,要修剪,左手按音不能有指甲干擾。
第九週9公民參與週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
第十週10《長相思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電視劇《後宮甄嬛傳》中女主角甄嬛,用古琴和果郡王合奏一曲《長相思》,奏出兩人深藏在心中的洶湧情意。

教學技法:
無名指自然彎曲,按弦時無名指呈弧形,第一關節儘量保持微曲狀態,其他四指自然伸直,只要能夠按緊琴弦即可,切勿過分用力。
第十一週11《長相思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電視劇《後宮甄嬛傳》中女主角甄嬛,用古琴和果郡王合奏一曲《長相思》,奏出兩人深藏在心中的洶湧情意。

教學技法:
無名指自然彎曲,按弦時無名指呈弧形,第一關節儘量保持微曲狀態,其他四指自然伸直,只要能夠按緊琴弦即可,切勿過分用力。
第十二週12社區週社區服務/社區參與
第十三週13《伯牙弔子期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為先秦時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,《西麓堂琴統》載「俞端夜遇鍾期於清江岸側,結友而去。後十年訪之,已物故矣。遂作此操以寫其哀思雲。」琴曲的作者借用其題材,表達對知音好友的悼念之情。

教學技法:
撞,古書上的解釋為:「左指從徽下隨聲猛彈過徽上少許,取其音略高,隨即退回。」 字面上的意是「擊打」。 也就是,右手彈得音後,左手快速撞向音位的「右方(即上方)」並極速回位。雖然速度偏快,但依然快中有慢,緩急相繼。 因此,撞的用法可理解為,非常快速的「進復」,有大幅度的撞,也有小幅度的撞,分別稱為「大撞與小撞」,差別在
第十四週14《伯牙弔子期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為先秦時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,《西麓堂琴統》載「俞端夜遇鍾期於清江岸側,結友而去。後十年訪之,已物故矣。遂作此操以寫其哀思雲。」琴曲的作者借用其題材,表達對知音好友的悼念之情。

教學技法:
撞,古書上的解釋為:「左指從徽下隨聲猛彈過徽上少許,取其音略高,隨即退回。」 字面上的意是「擊打」。 也就是,右手彈得音後,左手快速撞向音位的「右方(即上方)」並極速回位。雖然速度偏快,但依然快中有慢,緩急相繼。 因此,撞的用法可理解為,非常快速的「進復」,有大幅度的撞,也有小幅度的撞,分別稱為「大撞與小撞」,差別在
第十五週15《仙翁操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《仙翁操》,開指曲,因“仙翁仙翁,仙翁得道仙翁"唱詞而得名。其素材源於明代民間,曲成於清代康熙十餘年左右,詞為“仙翁仙翁,陳摶得道仙翁……",又名《調弦入弄》。收錄于查阜西先生的《琴曲集成》第六冊中 191 頁的《文會堂琴譜》和第十二冊中 167 頁的《和文注音琴譜》。《文會堂琴譜》中同時還收錄了《泛音入弄》和《五徽調弄》。此曲早先為調音小調,是散按相合組成的定弦小曲。主要用散、按和音, 挑、勾不同弦以及簡單的綽、注等來練習基礎指法,其重點在“和"的練習。《溪山琴況》中開篇既寫到:“稽古至聖,心通造化,德
第十六週16《仙翁操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《仙翁操》,開指曲,因“仙翁仙翁,仙翁得道仙翁"唱詞而得名。其素材源於明代民間,曲成於清代康熙十餘年左右,詞為“仙翁仙翁,陳摶得道仙翁……",又名《調弦入弄》。收錄于查阜西先生的《琴曲集成》第六冊中 191 頁的《文會堂琴譜》和第十二冊中 167 頁的《和文注音琴譜》。《文會堂琴譜》中同時還收錄了《泛音入弄》和《五徽調弄》。此曲早先為調音小調,是散按相合組成的定弦小曲。主要用散、按和音, 挑、勾不同弦以及簡單的綽、注等來練習基礎指法,其重點在“和"的練習。《溪山琴況》中開篇既寫到:“稽古至聖,心通造化,德
第十七週17《秋風詞》琴曲介紹、老師示範、學生實作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懷人之作。秋風、秋月、落葉、寒鴉等景物的描寫,烘托出悲涼的氛圍。加上詩人奇麗的想像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,讓整首詩顯得淒怨幽遠,哀怨如訴。從文辭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無奈,從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無窮。

教學技法:
「撮」有分大小撮,關鍵在於是哪兩條弦「同時」發出聲音,兩條弦可以都是「散音、一散音一按音、兩個按音、兩個泛音」,各種組合都可能,如果是按音與泛音,就要注意左手要用哪兩根手指觸弦,一般多用「中指和大指」,記住兩指要「同時觸弦」。
第十八週18成果展展示學員作品及心得分享

講師介紹

陳廷瑋 講師  陳廷瑋 講師  陳廷瑋 講師     陳廷瑋 講師

 現職:
今之古琴-古琴藝術家教師

跨領域多元學經歷背景,專業知識包含:成人教育、藝術教育、藝術管理、藝術創新、公共政策、國際關係、政治學、社會學、哲學與美學等等,學習歷程圍繞在以「教學實踐」為核心。

中華民國國立大學雙雙碩士學位:
國立高雄中山大學 公共政策碩士
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碩士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教育碩士
國立新竹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
 簡介:
「琴棋書畫」並稱於世,「琴」為四藝之首,古之「琴」即今之「古琴」,目前從事「今之古琴」藝術教育事業,並擔任專職古琴教學藝術家,致力於音樂志工與公益活動,以及古琴藝術的傳承與分享。
● 今之古琴 ─ 今玉老師:古琴教學藝術家(2010-迄今)
● 非營利教學、口傳心授、手把手、一對一|古琴家教
● 中華民國國立大學雙雙碩士學位
國立高雄中山大學 公共政策碩士
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碩士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教育碩士
國立新竹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
 專長:
「琴棋書畫」並稱於世,「琴」為四藝之首,古之「琴」即今之「古琴」,目前從事「今之古琴」藝術教育事業,並擔任專職古琴教學藝術家,致力於音樂志工與公益活動,以及古琴藝術的傳承與分享。

跨領域多元學經歷背景,專業知識包含:成人教育、藝術教育、藝術管理、藝術創新、公共政策、國際關係、政治學、社會學、哲學與美學等等,學習歷程圍繞在以「教學實踐」為核心。
 臉書(Facebook):


桃園市桃園社區大學.
top↑